资讯中心

左杨农:产业数字化,才是供应链金融最强风控底座

3月21日,在由贸易金融杂志、中国产业数字金融 50 人论坛举办的“2025年第十届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上,66云链董事左杨农受邀作了《流程工业产业数字资产的应用场景》主题演讲。

他表示,供应链金融的风控逻辑,正在从“票据信用”向“产业数字信用”转变。而66云链正在构建的,正是这一转变所依赖的“产业数字化底座”:通过沉淀可穿透、可验证的产业数字资产,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可信、动态的风控支撑。

 

不是金融科技,而是产业基础设施

 

“66云链不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只是我们服务产业的一个能力。”左杨农强调,66云链长期扎根于能源化工行业,构建了覆盖公路、水路、铁路、仓储的一体化数字供应链能力,已服务中石化、中化、国家管网、盛虹石化、万华化学、孚宝等4000多家能源化工企业和50多个化工园区。

在这一过程中,66云链积累了大量秒级采集的传感器数据,涵盖运输、仓储、交付等环节。这些数据原本用于生产调度,经过企业授权后,也可以成为金融风控中的“数字物证”。

 

产业数字资产的核心:时序数据+工艺逻辑

 

自2024年起,66云链参与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产业数字资产金融创新的穿透式监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该课题由华夏银行牵头,66云链是流程工业唯一参与此课题的企业。66云链在这个课题里主要研究的是:在流程工业,如何把传感器里面的数据变成产业数字资产。

在流程工业中,数字化程度高、工艺链条复杂、数据密集。 例如:

◆ 精细化工、炼油厂等的生产系统,采样频率高达毫秒级

传感器采集的包括:温度、液位、压力、地理位置等数据;

◆ 同时接入ERP、MES、PLM等系统,构建全过程数据链。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汇总建模,不仅可以实现生产优化、预测性维护,还可以形成覆盖“采购合同→原料入厂 →生产→产品交付、运输出厂→ 回款”的完整闭环,实现“钱—物”的交叉验证,这就是产业数字信用的来源。

66云链提出的“产业数字资产”不是“票据单证”,而是通过工业传感器以二进制形式取自工艺和物流场景中的“数字物证”,符合“工艺逻辑完整、商业逻辑自洽和时间轴清晰连续”的商业中立要求。

一旦有人试图在其中作假,数据的异常会立刻被识别出来,这也是金融机构可依赖的真实信用基础。

 

看得见的“数字物证”才是金融机构真正想要的

 

金融机构最怕什么?看不到货、看不懂流程、控制不了风险。左杨农坦言:“不能只靠发票、合同判断真假,要靠‘数字物证’”。

66云链打造的产业数字底座有3个关键能力:

全国37万台危化车、所有普货车、铁路货运、船运的实时轨迹网络;

◆全国1/3第三方大型液体库区的进销存管理系统;

◆接入工业互联网的高频传感器实时数据平台。

通过66云链自主研发的AI智能体”小六子”,金融机构可以对已经放贷的资产进行实时监管:

货物在哪里?

有多少?值多少钱?

是否发生风险波动?

为满足金融机构拓客的需求,66云链已推出以下产品模式:

已助力金融机构放款超百亿

0坏账、0逾期

 

截至目前,66云链已与15家银行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实现:

✅ 助力中小企业融资:超100亿元

✅ 日均在贷余额:30亿元

✅ 日均监管存货:70万吨

✅ 单户最大监管货值:7亿元

✅ 实现0坏账、0欠息、0逾期

“产业数字化不是炫技,而是金融信任的根基。”左杨农表示,真正懂产业、懂工艺、懂物证的数字平台,才能为金融机构构建可信、可持续的风控体系。

联系我们

400-806-2661

联系邮箱:kefu@66yunlian.com

关注我们

66云链订阅号
66云链视频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
66云链企业微信客服

©2017-2024 66Yunlian.com版权所有 ICP备案:浙ICP备2021027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