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不在白名单,业务就不敢启动——这是许多大型国资贸易商在市场拓展中,常见的掣肘场景。
近期,山东某国资大宗商品贸易商(以下简称“A国资贸易商”)在推进区域市场时,客户指定将货物存储在一家民营油库(以下简称“B民营油库”)。但因为该油库不在企业的准入名单,始终无法通过风控审批,业务也因此搁置。
面对准入困境,A国资贸易商与66云链合作,通过一整套动产数字化监管模式,成功解决民营油库风控问题。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落地、可复制的民营油库风控管理范式。
风控难点:仓在民营,心在悬空
对于大货主来说,业务之所以被卡,核心是以下风控痛点:
- 看不到实货:实存和账存难以比对,风控靠“人”守;
- 指令风险大:提货指令易被仿造、篡改。
- 仓储操作不透明:调包、超发、非授权提货等无从核实。
在没有有效监管工具前,这类“民营油库”一直是大货主风控的“灰色地带”。
解决方案:
线上监管为主+线下巡检为辅
让民营油库变“可信库”
66云链为本项目定制了一套“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动产数字化监管机制,让系统代替人工盯仓,把风控做到真正可控、可查、可预警。
(一)线上监管为主:用AI代替人工,解决道德风险难题
1. AI风控模型+自动预警
依托AI风控模型与数字孪生技术,66云链实现了对民营油库的智能监管:
- 实时采集液位、温度、压力、地磅等关键数据;
- 自动对比账实差异、识别异常行为;
- 通过5G专网+区块链存证,实现数据防篡改、可追溯;
- 一旦货量/货值/质量有异常,系统可第一时间按合同规则提醒相关方履行义务。
2. 接入仓海帮服务,保障提货指令合规
为B民营油库提供仓海帮“在线查询”与“自助提货”服务,货主企业可实时查看库存状态;自主下发提货指令,有效规避仿造、篡改等风险,全面提升指令合规性与业务效率。
(二)线下巡检为辅:系统之外,还有人在现场实施管理
- 驻场监管员每日至少巡检一次重点罐区,检查物联设备运行状态,保障数据采集稳定;
- 人工抽测液位,与系统数据交叉验证;
- 出现异常预警时,现场人员可快速介入处理。
实施成效:
B民营油库通过风控准入
业务顺利启动
通过66云链的数字化监管机制, B民营油库正式进入准入白名单,A贸易商顺利启动业务,打通山东市场交付节点。
民营油库监管,不再是盲区
民营油库不是不能用,而是过去缺乏手段能“管得住”。66云链打造的“动产数字化监管方案”,正逐步将那些“灰色地带”转化为可控资产,助力大货主:
- 民营油库也能安心用
- 货物看得清、管得住
- 风控、合规双线达标
截至2025年4月中旬,66云链已为十余家头部供应链企业提供贸易存货数字化监管服务,日均监管货量达21万吨,日均监管货值达11亿元,未发生一起风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