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从技术热潮到价值落地:AI应用的9种策略

随着2025年的深入,围绕生成式AI(GenAI)的讨论已经发生了变化。商业和技术领导者不再只关注其可能性,而是专注于如何让AI真正产生影响。GenAI的快速发展有望重塑各个行业,但成功的关键在于从实验迈向落地执行。

 

为了帮助企业应对这一快速变化的领域,我结合自身经验以及与行业领导者的合作经历,总结出构建和部署GenAI解决方案的关键实践,助力企业实现有意义的成果。

 

1.慎重评估 GenAI项目的价值

 

许多企业在不了解GenAI真正价值的情况下,盲目跟风投入。然而,如果没有明确的业务目标或客户需求支撑,这些项目往往难以产生实际效果。在启动AI项目之前,应先问自己:

◆ 这个项目是否解决了实际的业务问题?

◆ 是否能提供可衡量的投资回报(ROI)?

◆ 与其他优先事项相比,这是否是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式?

如今,口号很简单:少做实验,多注入价值。

 

2.在真正有价值的情况下才使用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已成为GenAI的一种流行应用,但它们的成功取决于是否能清晰对接业务目标并为用户带来实际价值。那些缺乏明确目标或用户导向的聊天机器人往往难以获得市场认可。

尽管聊天机器人在客户服务、内部IT支持等特定场景下非常有用,但不要仅仅因为趋势而采用它们。请务必探索其他高效的GenAI应用,例如:

◆ 自动化重复性工作流程

◆ 总结大规模数据集或报告

◆ 批量生成个性化客户沟通内容

选择能解决痛点或提升效率的应用,而不是盲目追随潮流。

 

3.在快速变化的领域保持灵活性

 

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速度惊人。即使今天选定了某个LLM,几个月后它可能就会显得过时。因此,企业必须保持灵活,随时准备调整策略。以下是保持领先的关键:

采用模块化系统,使更换LLM时无需彻底重构基础设施

定期评估新兴LLM,确保使用最适合企业需求的工具

 避免过早投入过多资源,初期部署应简单但具备可扩展性

保持灵活性,才能确保技术选择始终领先一步。

 

4.从基础入手

 

对于不确定如何开始的企业,专注于基础性实践往往能带来显著影响。两个核心领域值得关注: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和检索增强生成(RAG)。

 提示工程:培养团队掌握高效提示词的能力,以优化AI生成的内容质量。

检索增强生成(RAG):结合LLM和检索系统,让AI基于企业专有数据生成更精准的回答,从而提升AI的实际业务适用性。

掌握这些基础技能,不仅能带来即时收益,还能为更高级的AI能力奠定基础。

 

5.理解 GPT的局限性

 

必须认识到,GPT中的“P”代表的是“预训练”(Pre-trained)。GPT模型已经在海量数据上训练完成,并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自主学习或适应新数据。

对于需要高度定制化输出的企业,可以考虑:

使用领域专属数据对GPT模型进行微调

◆ 结合检索系统提高准确性和相关性

◆ 探索可能更符合业务需求的其他LLM

清楚这些限制,可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部署GenAI。

 

6.让AI项目与业务目标保持一致

 

AI项目必须直接支持可衡量的业务成果。成功的AI项目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提高运营效率,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工作量

优化客户体验,通过个性化互动或解决客户痛点

推动收入增长,利用数据洞察加速决策

确保AI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还能在战略层面带来实际影响。

 

7.优先考虑道德规范与隐私保护

 

随着GenAI的广泛应用,关于偏见、滥用和数据隐私的担忧也在增加。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确保AI的道德性和合规性:

定期审查模型,确保公平性

◆遵守GDPR、CCPA等数据隐私法规

◆制定明确的AI责任使用指南

赢得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与技术本身同样重要。

 

8.规划可扩展性和持续维护

 

GenAI的部署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长期的成功取决于良好的维护、扩展性和成本管理。

企业应确保:

有计划地持续更新,适应LLM的快速发展

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

使用监测工具,确保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只有可持续的发展策略,才能让GenAI投资真正实现长期回报。

 

9.基于用户反馈不断迭代优化

 

没有任何GenAI项目能在首次发布时就达到完美。定期测试产品、收集用户反馈,并持续优化是成功的关键。

GenAI的世界充满潜力,但要实现突破,必须有周密的规划与执行。通过慎重评估价值、对齐业务目标,并在快速发展中保持灵活,企业才能在2025年及未来真正释放AI的变革力量。

最佳建议?从小处入手,保持灵活,并始终以人为本。

联系我们

400-806-2661

联系邮箱:kefu@66yunlian.com

关注我们

66云链订阅号
66云链视频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
66云链企业微信客服

©2017-2024 66Yunlian.com版权所有 ICP备案:浙ICP备20210271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