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左杨农:数字供应链与场景金融的协同机制思考

为什么数字化物流可视交付是场景金融得以实施的前提?为什么以数字化供应链为基础的场景金融是可信的?为什么拥抱数字供应链产业场景,才是产业数字金融应该走出来的路?在场景金融中,货主及金融机构、期货、证券等生态方将能获得哪些机会?

今天的【数字仓单应用】专栏文章,来自中物联区块链分会 “链上学院”的一期高口碑讲座。六六云链科技首席顾问左杨农从政策逻辑、法律逻辑、商业逻辑、技术逻辑、金融逻辑5个层面,深度回答了“数字供应链与场景金融的协同机制思考”。

 

政策逻辑 #

要注意的是,“支持数字化第三方物流交付平台建设”这个提法是大有深意的。我们后面会讲到。

 

法律逻辑 #

1.主要集中在《民法典》的物权编和合同编,特别是其中的动产交付

制造业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产品或者商品的加工制造,涉及到对有型物体的货物流通操作,就是在两个经营主体之间对法律定义的动产进行交接、收付。

《民法典》对动产交付进行了归纳,涉及到《民法典》的物权编中的第224条至第228条。法律规定“交付”这个物流上的动作是动产物权发生效力的前提。动产物权在谁的名下对进行供应链金融操作的主体非常重要。一旦动产物权指向明晰,货与权在数字空间深度绑定之后,在数字化的空间里进行的所有针对货物和物权的操作就很容易了。

 

2.《电子签名法》,《民法典》512条

《电子签名法》定义和规范了相关文书中使用电子签名的法律有效性和相关的程序性要求;

《民法典》中关于电子合同有效性的问题,《民法典》的第512条的第二段。“电子合同的标的物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物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定系统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商业逻辑 #

1.平台的商业中立是最基本的原则

在相互间缺少信任的公共的数字化空间中需要有一个角色来解决一系列的商业地位中立,不与各方争利;也需要一个业务跨越企业数字“围墙”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这时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就会应运而生。平台协助参与各方完成数据交换、留痕取证、方便数据交流的工具,也就仅仅是一个智能化、数字化的工具性平台。

2.当产业现场大规模造假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时,造假的概率极低

场景金融的核心是在产业的场景中、工艺中控制金融风险。数字化场景下平台的系统,可以根据货主的授权调取过往历史的轨迹数据来验证授信申请人的历史数据真伪,同时和工厂的过往现金流与发票做对应,通过特定的模型算法得到合适的数字信用,这是一个在数字空间把供应链的“四流”完全融合的模式

在任何一个秒级的时间截面,将“人、货、场(Location)、钱”四要素抽象放入一个多维空间去考察时,我们可以动用的数学模型就会有很多很多,在数字化的产业场景中真正做到了“无场景,不金融”

3.和C端烧钱模式不同,形成正向的经济激励机制是发展数字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基本条件

B端数字化平台几乎没有一点点的试错空间,必须用不可或缺的数字技术能力取得客户的满意,从而才有收入活下来。

4.在产业的垂直细分领域做深做透是最高的门槛

B端的机会在精不在多和广。以66云链为例,我们不碰固体物料的数字化储运,因为那个逻辑和液体不一样,不是我们的长项。

5.数字供应链是产业自身的需求,金融服务是伴随、派生和依附,不是主业

在产业数字化的空间中,所有的主逻辑都是围绕着产业间和上下游生产与服务的需求进行设计的,留给金融机构进行风控的数字接口只能是一个观察工位,一旦生产线出现问题的时候,金融机构在第一时间可以发现问题的趋势并进行风险规避的动作。

6.在数字空间形成的商业逻辑和传统商业逻辑很多地方不一样,无论是产业还是金融,都不能用新瓶装老酒

一旦产业数字化,特别是数字供应链出现跨产业场景的应用时,那时借款人的心态会起变化。银行放弃传统风控逻辑,拥抱产业数字化,特别是数字供应链的场景,在实践中和产业端一起提升金融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水平,才是产业数字金融应该走出来的路。产业场景的金融需求不会等着银行进来,只会选择最佳的数字金融服务提供商。

7.可视化交付场景的底层逻辑是“时间永恒”、“物质不灭”和“权物对应”,金融合规与风控皆由此开始

时间不能倒流,又在一个商业中立的平台上,用一套被监控人无法篡改的数字设备记录下在中国境内广域空间的秒级位置数据信息时,成百上千公里受监管货物运输的动态数字画像就出现在产业数字化平台的数据仓库中,这些数据和为产业各种数字化需求服务的数据积累构成了平台的可信数字底座

平台不仅知道货物的来源与去处,也知道伴随货物的一系列商业交割过程,一旦在平台上运营的企业有金融需求时,不论是其自身还是贯穿到上下游的企业,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提供真实的数字物流痕迹,使得金融参与方得到它们系统风控需要的数字化场景信息,这种场景信息的维度可以刻画到动作级别,时间可以细化到秒级。不仅可以做到回溯,也可以做到实时。

在这样的数字化场景中考虑金融风险控制的维度,已超越了现行金融现场风控的所有想象空间。 

 

技术逻辑 #

1.使用数字孪生技术构造的资产孪生模型是数据可信的起点

产业场景数字化的高频率采样都是取自传感器的数据源。对关注资产真实性的角色而言,这就是一个资产的数字孪生模型的结果,可以随着时间的演进在数字空间被计量和记录,既可以回溯也可以实时在线观察得到。在数字供应链平台上高频率的秒级采样数据,已经不可能有人工干预和手工数据录入的接口通道了。 

2.流程工业与离散工业在工艺和场景形态上的差异,是传统金融专家理解场景金融的关键

对流程工业和离散工业的定义,可以形象的理解就是炼油厂和汽车厂的生产形态的区别。大型炼油厂如果关闭炼塔再点火开工的成本,会远远大于一条汽车装配线停产再开的成本。而如果炼油厂把原料和产品都做了资产池的融资模式,这时炼油厂的领导绝不会因资产造假被融资机构做失信处置,进而使炼塔熄火造成更大的损失。

现在传统的金融机构的相关制度、流程与风控要点中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生产场景形态的分类指导意见,特别是场景工艺细节的指导意见和规则,使得在执行中全面引用财务指标的判断,特别是现金流的判断,最后都成为了“三张表”的忠实信徒

3.千人千面,千景千案是场景金融与传统金融业务最大的差异

前面四个字是华夏银行关文杰副行长的原话,后面四个字是我加上的。我们这几年的实践也确实如此。

想用传统金融理论和思维逻辑,一成不变的理解产业数字化环境中的数字金融业务会带来无尽的烦恼。场景金融的风控重点可能会因为一个传感器的安装、一个摄像头的角度而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场景下的风控逻辑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财务专家的判断了,需要的是专业的工程师和现场管理者的判断。

4.传统金融是资金结算的“点”逻辑,场景金融是 “线”逻辑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逻辑是以各种票据为依据在关键结点进行确权认证、进行支付控制和其他风控管理。因为没有办法和物流进行实时打通,使得很多关键结点的控制完全形式化。

反观数字供应链是“线”的逻辑,是伴随着物流全过程的秒级采样,在操作工位上最小动作级颗粒度的数字留痕与场景再现。当这些场景实时数据被区块链文件所记载和司法存证以后,时间戳连续,动作细节连续,并且环境要素不能再造时,已经没有人可以造假

 

金融逻辑 #

1.金融逻辑的出发点是风控

在场景金融的环境中,金融的风控逻辑和要素已经完全融入在数字化的场景中,交易真实性和交付真实性审查被直接移到了交易的现场,而且细节到动作级再现都被留痕在第三方平台。所以说在被授权后,金融机构与资产所有人是在同一个空间维度同时在关注资产的变化,这样的场景是金融历史上所没有的。

2.从“主体信用”到“强认货,弱认人”的认知转换

由于在储运的全过程进行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物”的存在已经被用数字化映射在第三方平台上,无论是货物或者物权都已经准确地被记录和公示

任何声称拥有货物或者货权的第三人要在诉讼中取得这样以GB为单位的数字化司法证据已经没有可能了。在数字供应链的空间里不存在在仓储环节中被重复抵质押货物或者货权的可能

3.从以现金流为主要算法依据的银行信用,向以数字化物流交付为主要信用评价依据的数字信用转换

完成从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数字信用到数字担保的一系列数字金融转变。从资产数字化开始,在其后的数字空间里,产业和金融就会真正的融合与互洽。

这里的数字资产已经不是现实空间对资产的简单定义了,数字资产包括了由于数字化运营而生产的一系列动态与静态的经营动作与状态的数字留痕与轨迹。其中的现金流表现,一直都必须依附着某一段的经营运行而存在。

4.金融机构在场景金融中获得的是一个产业生态,而不是一两个客户

一旦在数字供应链场景中施以金融工具,这时的“四流合一”对金融机构都是透明的。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原料到产品的所有工艺过程。

我们以甲醇这个大宗商品为例来说明,如果我们把甲醇这种液体大宗商品作为金融服务的一个“标的物”,以“强认货”的逻辑走下去。那么,沿着这个工艺路径延续下去来挖掘其他产品的金融服务机会是非常容易的。一旦原料和产品都被赋予金融属性以后,这样的获客能力是现在的银行无法想象的

5.金融逻辑包括银行、保险、期货、证券、信托和金融交易

其实在数字供应链与场景金融的领域中,可以参与运营的远不止银行,我们现在的合作正在向保险、期货、证券、信托和交易延伸。它们都如前面所说的银行一样,站在那个场景数字化环境中的”工位“上提供各自的服务,大家眼及的风险揭示面都是一样的。

我们总结出:以“物”和“权”的存在为金融风控要点的依据时,应该尊从的原则是:物权清晰,货物可控,质量可验,价格透明,处质通畅。

公司动态

联系我们

400-806-2661

联系邮箱:kefu@66yunlian.com

关注我们

66云链订阅号
66云链视频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
66云链企业微信客服

©2017-2024 66Yunlian.com版权所有 ICP备案:浙ICP备2021027111号-1

联系我们

获取报价
联系我们

扫码联系我们的企业微信客服
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体验